logo

《核医学分子功能靶向诊断与治疗的临床转化应用》学习班成功举办

浏览次数:日期:2016-09-19 11:25:00


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科主办的国家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项目编号2016-09-04-034)“核医学分子功能靶向诊断与治疗的临床转化应用”学习班于201692日至95日在福建省武夷山市成功举办,共有来自全国20多家医疗卫生单位的50余名专家、医技人员参加了本次学习班。

学习班特别邀请到全国核医学知名专家及科学研究的领军者就核医学分子功能靶向诊断与治疗的临床转化应用进行专题授课和临床病例讨论。北京大学医学部核医学系主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科主任王荣福教授作开幕致辞,感谢来自全国的各位专家教授积极参与此次学习班授课,欢迎来自福建省内及全国的学者同仁共同学习、推广核医学分子功能影像技术在转化医学中的应用。其后,缪蔚冰主任代表中华医学会福建省核医学分会、邱长胜院长代表武夷山市立医院、何作祥教授代表中国核学会核医学分会分别致辞。

本次学习班的培训内容最主要的特点是“临床转化应用”,各位专家就自己的研究领域和核医学分子功能靶向诊断与治疗的临床转化应用最新进展为学员们做了生动详实的讲授。

1)在临床应用与进展方面,王荣福教授就核医学进展及放射性新药临床试验方案设计与实施做了全面而详尽的介绍与解读;何作祥教授结合自身的临床研究经验,就核心脏病学的应用研究进展做了内容丰富的报告;李小东主任详细介绍了粒子植入治疗的相关概念、法律法规、剂量学验证,并与学员们分享了自己多年的应用体会;刘亚强教授从技术角度介绍了基于当今互联网的SPECT发展及技术创新,探索与医师间的交流合作以更好地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赵新明教授金刚教授、季仲友教授、李勇教授、冯彦林教授及我院的青年医师团队(范岩、付占立、张建华、张旭初副主任医师)也分别就临床中的甲亢治疗、PET/CT乳腺癌应用、癫痫应用、淋巴瘤靶向治疗、结直肠癌早期诊治、失蛋白性肠病显像诊断以及骨质疏松的规范治疗等问题做了精彩报告。

2)在基础研究方面,缪蔚冰教授报告了RGD多肽在整合素受体显像中的应用,张春丽研究员 及闫平副教授分别回顾了肿瘤靶向放射性药物、肿瘤血管生成显像、抗体类药物及体外分析技术的应用于研究进展等。此外,多位青年学者也与学员们一起分享了如何开展核医学临床科学研究、申报专利、AD分子影像及正电子药物等知识进展。

在为期4天的学习中,课程安排紧凑,授课内容丰富、基础应用研究与临床实践并重,课堂讨论气氛热烈,学员们对本次学习班的内容安排及学习效果给予高度评价。王荣福主任在总结时感谢了授课专家们的辛苦付出,也肯定了学员们的认真参会及积极讨论,希望与全国核医学同道们一起努力,争取早日实现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提出的“一县一科”发展目标,让核医学技术更好造福人类健康。

 

核医学科

2016-09-08

 

无标题.png

学习班合影

1.png

2.png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授课团队

会场

3.png

3.png

王荣福主任致辞

何作祥主任致辞

5.png

6.png

缪蔚冰主任致辞

邱长胜院长致辞